查看原文
其他

复兴宋城墙!13亿巨资修缮工程进入倒计时!

2016-09-08 小翠 星湖美美

端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,从秦至清至民国,战事连绵不断,有“平蛮”之战,也有政权之争。有战争必有城池,于是端州有了宋城墙。



图:鲤鱼鲫鱼


如今,这一道蕴含肇庆历史的高大城墙受到高度重视。投资13亿的古城墙修缮保护工程将开启,并入肇庆市府城复兴项目中。




古城墙修缮保护工程主要由六部分构成,包括三座城楼、城门修复(景星门、南熏门、朝天门)、庆云门牌坊修复、城墙本体保护以及四座角楼的修复工程,环城墙绿化带、府城广场地下停车场、总督府地下停车场等,总面积115056平方米。

未来,宋城墙将会是肇庆新鲜活力的新生文化休闲街区。


对于这样忠心耿耿的千年守护神,你真的了解么?



◆  ◆  ◆  ◆  ◆  


最初的宋城墙是土做的?


宋皇三年(1053年)

广西有个能人叫侬智高,他起兵反宋,兵锋直逼端州,端州太守因无城可守逃之夭夭了。为了避免这尴尬的事再发生,朝廷决定修建一座土城,虽然只是为了守护政府府衙。但是规模很小,文言文的说法是“仅容廨宇”。



宋政和三年(1113年)

那时的知州将土城扩大建为砖城,并开了四个门,宋城路的北门“朝天门”就是其中之一。整座城墙不仅建有护城河,吊桥,还有敌楼,擂石撞车等一系列防御设施,已经形成了一座完整的防御体系和作战指挥中心。 



重和元年(1118年)

宋徽宗赵佶建“御书楼”(即今丽谯楼),将“端州府”改名为“肇庆府”并亲笔赐书。


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

宋城建成之后,经历250多年,这一年才作首次修葺。


明成化十六年(1480年)

知府增建了楼下砖城堵,加大了部分城墙的厚度。并且刻了四门的石匾额,改东门为“庆云”,西门为“景星”,南门为“南薰”,北门仍为“朝天”。


崇祯十四年(1641年)

肇庆府总督张镜心主持,对古城作了更大规模的修葺,把城墙增高了3尺5寸,使城墙之高度增至2丈5尺5寸。同时,改建了四门的月城,增筑了城门马路。




清顺治三年(1646年)

两广总督丁魁楚、广西巡抚瞿式耜、原兵部尚书李永茂等一大批文臣武将云集肇庆,拥万历神宗帝之孙,桂王朱常瀛之子,流亡广西梧州的永明王朱由榔(后袭桂王)即位称帝,选肇庆府为“陪都”,定丽谯楼为皇宫,在此登基,次年为永历元年,史称南明。



清顺治八年(1651年)

清代,城墙多次在战火中损毁,为加强城池的防卫。此后在城上增建炮台6座、窝铺148间、水城炮台2所,拆除离城4尺以内的房屋,增置修葺楼堞。此后直至民国初年,城池保持完好。


清朝时期

肇庆繁盛不似往昔,但因为交道便利,省与府之间的道台多设在肇庆。两广总督府撤出后,城外居民逐渐往城内迁移,与本在城内的居民楼结合,形成了鳞次栉比、特色不一的街景,部分依然沿用至今,引人流连。


民国


民国期间

冷兵器时代的结束。城墙因为占地广,日常阻碍交通,战时用处不大,于是有了拆成墙的意见出现。广州开先河,其他城市纷纷效仿,宋城墙一度危在旦夕。



1924年至1926年

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期间,城墙上的城门楼、角楼、雉堞、瓮城被全部拆毁,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,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。但幸好主体城墙至今仍较完好,为广东省所仅见。图:李冠明


位于宋城路段的宋城墙是保存最完好,最巍峨壮丽的一段,也是最为众人所知的。然而这只是它的一部分而已。



蜿蜒2800多米的宋城墙巍然屹立,近千年历史经过20多次修葺,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。红色标注为最广为人知的宋城路一段,黄色标注则为隐没在民宅和树木中的宋城墙体,围成这样完整的一周:城墙除了开通人民中路时在南段留下一个缺口外,基本上保存完整的一周。

图:来源于网络


据考证,城墙体上有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历代的青砖,甚至保留了整段宋砖砌造的城墙,宋代青砖规格为:360×180×60(毫米)。

砖有九种不同的规格,是历史上多次修葺的证据,堪称“砖的博物馆”。



青砖垒成的斑驳城墙和钻出墙缝的顽强小草,仿佛已成为一代代肇庆人一生的回忆,生活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。

图:李冠明



图:鲫鱼鲤鱼


往期热文


劲爆热文,

不看走宝!

[中秋追月 卧佛含丹] 一年一度,难得一面!

广佛肇高速年底通车!一路蒲过去,吃喝玩乐爽歪歪

详解肇庆“风水”格局!世界唯一!!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